智慧军营部队管理信息系统
一、建设背景
近年来,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在基层部队的广泛运用,有力地推动部队管理向精细化、技术化、科学化方向发展。但是,网络资源利用率不高、系统应用智能化程度较低、数据集中统合力度不够、信息安全防护手段单一的现象还普遍存在,直接影响和制约了部队的建设发展,基层部队信息化建设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。
部队管理信息网络系统以提升部队备战能力为中心,依托物联网,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,对营区内人员、车辆、物资实现互联互通,通过人脸识别、车牌识别、行为识别等各类传感器,对人、车、物及行为的全面感知数据自动采集,优化提升部队各项工作效率,实现工作开展更加便捷,安防管控更加智能,生活环境更加友好,部队战备打仗能力逐渐增强。
二、功能介绍
1、战备工作
围绕备战打仗,利用信息化、智能化手段,实现信息化备战。
2、军事训练
为提高整体训练水平,基于视觉识别、模拟仿真、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训练考核自动化管理。
3、智慧政工
通过对人资、组织、政教、保卫等工作的立体式管理,实现人员思想常掌握、政治教育全覆盖、人才培养见成效和党建工作更务实。
4、部队管理
针对部队 “ 人、车、枪弹、密、重要目标 ”等管理重点,实现一体化、智能化安全管控。
5、综合保障
着眼作战精准保障、战备常态保障和官兵生活保障,实现对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,对官兵健康实时监护和对营区水电暖的实时管理。
6、机关办公
依托云桌面、电子签章和数据加密技术,实现网络化办公,提高办公的效率和作战响应能力。
三、系统优势
1、具有很强的惯性,与现有的业务匹配度较高;
业务扩展简单方便,可以与业务相关的系统进行对接,用户不用二次录入,简便工作量,保证正确率。
2、灵活性高
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,根据不同时段,人员查看的重点,及时进行需求更改。
3、兼容性强
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更改环境。
四、有助于提升部队八大能力
1、提升营区应急调度能力
利用营区应急指挥调度管控软件,形成营区应急处置调预案,实现对营区音频、视频在线控制,实现在线对讲喊话、追溯回放、人脸检索、车牌检索、紧急联动、指令发送等进行营区一体化应急调度管控,有效提升部队营区应急指挥调度管控能力。
2、提升部队安防管控能力
建立以作战值班室为管控中心,连接各基层分队的全天候警情管控机制,实现部队营区全域联防联动,可对周界入侵、岗哨入侵、枪弹库房入侵、枪支离位报警等安防子系统进行分类管控,值班员、哨兵通过即时告警信号、监控大屏电子地图和警情类型,可快速识别锁定警情来源,应急分队通过接警装置信号和字幕,可快速到达现场进行处置,有效提高部队安防管控能力。
3、提升营区管理能力
实现岗哨一体化管理,官兵执勤、官兵外出、访客进出身份识别,车辆进出车牌识别、授权放行;实现门禁、执勤、查铺、查哨、考勤指纹一指通;实现官兵在位、车辆在位、哨兵在位、值班员在位、钥匙在位全程可视、控制,有效提升部队营区管理能力。
4、提升营区生活保障能力
实现用水、用电使用数据自动采集、自动统计、智能分析、在线管理;实现士兵伙食在线安排,食品安全在线监测,营养成分在线分析,有效提升营区生活保障能力。
5、提升部队思想培育能力
建立智慧政工系统,将事务公开,部队概况、时政新闻、学习园地、军营广播、等。
6、提升部队战备训练能力
利用RFID技术,实现对官兵体能训练,射击训练进行检测、识别,自动分析出参与训练官兵的合格、优秀以及不达标的统计数据。还可以通过智能运动标签,有效检测士兵体能训练健康体征,防止超负荷训练导致意外发生,也可以有效监督训练不达标的官兵,有效提升部队战备训练能力。
7、提升部队智能办公能力
实现所有信息联网集成,基础信息共享共用,涵盖了部队机关、基层单位日常办公、业务、学习、管理等各个环节,从通知、公告、申请审批、请示汇报、任务督办、工作计划安排全部实现无纸化处理,有效提升部队智能化办公能力。
8、提升整体大数据分析能力
建立以人员和事件为基础的大数据分析模式,实现部队官兵构成比例、学历构成、籍贯构成、专业技能构成以及官兵生日等数据分析;实现对部队行为轨迹分析、包括值班、执勤数量,参加专业训练情况,工作出勤情况,可为部队提供官兵综合素质数据,提升整体数据分析能力。
五、总结
部队管理信息网络平台集聚人的智慧,赋予物以智能,两方面互存互动、互促互补,以实现部队日常管理和军事活动最优化的发展新模式和新形态。其根本是要以人为本,汇人之慧,赋物以智,互促互补,实现部队日常管理和军事活动最优化。其核心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,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信息和知识资源。将各类安全防护手段在统一的平台下进行管理,规范数据结构和接入标准,实现数据全网共享,设备全网贯通,打造智慧化的安全营区。
部队管理信息网络平台运用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结合信息化手段和工具,有效提高管理的可控性,减少管理流程,降低管理成本。构建高效、快速精确的信息化管理模式,实现全过程动态管理,达到“事先有效管控、过程动态管理、事后全面追责”的目标。
返回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