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慧军营信息管理系统
一、建设背景
近年来,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在基层部队的广泛运用,有力地推动部队管理向精细化、技术化、科学化方向发展。但是,网络资源利用率不高、系统应用智能化程度较低、数据集中统合力度不够、信息安全防护手段单一的现象还普遍存在,直接影响和制约了部队的建设发展,基层部队信息化建设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。
信息管理系统以提升部队备战能力为中心,依托物联网,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,对营区内人员、车辆、物资实现互联互通,通过人脸识别、车牌识别、行为识别等各类传感器,对人、车、物及行为的全面感知数据自动采集,优化提升部队各项工作效率,实现工作开展更加便捷,安防管控更加智能,生活环境更加友好,部队战备打仗能力逐渐增强。
二、痛点问题
1、缺乏有效规划,重复建设
信息化全局工作缺乏有效的规划,导致部分重复建设。
2、信息孤岛现象严重
各部门、各单位都在信息化,但不能连接起来发挥综合效应
3、缺乏完整、科学的标准体系
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;不同部门组织制订的信息化标准之间不协调
4、缺乏合适的运行管理模式
缺乏科学、实用的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;缺乏适合不同类型营区使用的建设与运行模式。
三、功能介绍
1、战备工作:围绕备战打仗,利用信息化、智能化手段,实现信息化备战。
2、军事训练:为提高整体训练水平,基于视觉识别、模拟仿真、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训练考核自动化管理。
3、智慧政工:通过对人资、组织、政教、保卫等工作的立体式管理,实现人员思想常掌握、政治教育全覆盖、人才培养见成效和党建工作更务实。
4、部队管理:针对部队 “ 人、车、枪弹、密、重要目标 ”等管理重点,实现一体化、智能化安全管控。
5、综合保障:着眼作战精准保障、战备常态保障和官兵生活保障,实现对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,对官兵健康实时监护和对营区水电暖的实时管理。
6、机关办公:依托云桌面、电子签章和数据加密技术,实现网络化办公,提高办公的效率和作战响应能力。
四、系统特点
1、实战化:按照实战化标准搞建设,确立“建为战”的指导思想。
2、智能化:借助现有的科技成果,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、智能化。
3、便捷化:系统功能布局合理,用户方便操作。
4、标准化:按照军标体系,逐步形成智慧军营的建设标准体系。
5、模块化:便于快速迭代和扩展。
6、国产化:国产自主研发,打造安全、可控的军用信息系统。
五、总结
智慧军营建设的主要包括“全域感知”、“泛在互联”和“智能应用”三部分。一是全域感知。针对数据难采集、信息难获取等问题,以信息基础设施为依托,以感知技术手段为支撑,以军营军事实体为主要对象,重点通过末端传感器、底层传感网关和上层感知传送管理系统,构建集采集、传输、处理为一体的感知网络,实现各类数据按需采集和动态监测。二是泛在互联。针对资源分散难集中、末端要素难联通等问题,依托有线、无线、移动等通信手段,实时传输语音、视频、数据等多媒体信息,构成一个跨地理空间的智能化网络体系,实现信息系统互联协同和实时交互,充分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水平。三是智能应用。针对软件多、数据缺、标准不一、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问题,依托具备计算、存储和执行能力的信息系统,迅即调动末端部件实现动态响应,快速进行可变业务处理,实施正确、智能、最优的指挥控制。
信息管理系统运用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结合信息化手段和工具,有效提高管理的可控性,减少管理流程,降低管理成本。构建高效、快速精确的信息化管理模式,实现全过程动态管理,达到“事先有效管控、过程动态管理、事后全面追责”的目标。
返回
下一篇